欧亿体育网页版!

祖父传下来的一张抽动症方子,让我治好了200多个孩子

欧亿体育网页版

栏目分类
祖父传下来的一张抽动症方子,让我治好了200多个孩子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1982年,祖父背着药箱走了三十里山路,只为给邻镇一个总眨眼睛的孩子瞧病。

回来时,他把一张写满字的油纸郑重放进竹盒,对我说:“这是李郎中传的'熄风方’,收好。”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那时的农村,孩子们偶尔抽抽鼻子、耸耸肩膀,老一辈总用迷信的说法,念叨 “是被风吹了魂”。

祖父却不这么认为,他戴着老花镜,在昏暗的油灯下,就着这张方子,在药罐里熬了大半辈子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药香混着柴火味,弥漫在破旧的堂屋里,治愈了一个又一个 “怪毛病” 的孩子。

多年后,我从大学毕业,成为了一名公立三甲的儿科医生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那个斑驳的竹盒,历经岁月侵蚀,边角都已磨损,却依然被我擦拭得干净。

打开盒盖,那张泛黄的油纸已经发脆,上面用毛笔写着四味药:天麻、钩藤、白芍、甘草。

简单的字迹背后,藏着几代中医人的智慧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前年冬天,诊室的门被推开,8 岁的男孩躲在妈妈身后。

不停地耸肩、清嗓子,眼神里满是不安。

妈妈眼圈通红,声音带着哭腔:“大夫,孩子这样快半年了,西医看了说只能吃药控制,可副作用太大......”

我摸了摸孩子的脉象,又看了看舌苔 —— 舌红、苔少,脉象弦细,典型的肝风内动、阴血不足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我想起祖父的 “熄风方”,在此基础上,加了些滋阴润燥的麦冬,开了 7 剂药。

同时叮嘱孩子妈妈:“每天用桑葚干,给孩子泡水喝,酸酸甜甜的,孩子爱喝,还能补肝血。”

一周后复诊,妈妈一进门就笑了:“喝到第 5 天,耸肩次数明显少了!晚上也不磨牙了,以前总翻来覆去睡不着,现在一觉能到天亮。”

看着孩子不再紧绷的小脸,我也跟着松了口气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这些年,我用这个基础方,为 200 多个抽动症孩子调理身体。

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,需要灵活调整:

有的孩子舌苔厚腻、口气重,是积食生热,我就加山楂、鸡内金消食导滞;

有的孩子脾气急躁、爱发火,属于肝郁化火,便加菊花、牡丹皮清肝泻火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记得有个 12 岁的女孩,不仅频繁抽动,还总说胸口闷、喘不过气。

仔细询问才知道,父母工作忙,很少管孩子,手机看多了就会加重症状。

我除了开药,还和她父母聊了很久,建议他们多倾听孩子的心声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三个月后,孩子的抽动症状基本消失,性格也开朗了许多。

上个月,一位家长带着自家种的核桃来到诊室。

特别开心的跟我说:“大夫,太谢谢您了!孩子喝了三个月中药,现在和正常孩子一样,学习也进步了!这是自家树上的核桃,您一定收下。”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摸着核桃粗糙的外壳,我仿佛又看到祖父坐在灶台前,小心翼翼查看火候,熬煮草药的模样。

耳边响起他常说的话:“看病就像育苗,急不得,慢慢来,总会等到花开。”

从祖父到我,这只竹盒里的药方,承载着医者的仁心,也见证着无数家庭从焦虑到安心的转变。

在中医这条路上,我愿继续坚守,用传统的智慧,为更多孩子驱散病痛的阴霾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